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01224)
中華民國 84 年 3 月 23 日 制定16條 中華民國 84 年 4 月 7 日公布 中華民國 86 年 2 月 25 日 修正第4條 中華民國 86 年 2 月 25 日公布 中華民國 86 年 9 月 25 日 修正第2條 中華民國 86 年 10 月 4 日公布 中華民國 87 年 5 月 28 日 修正第3, 8, 16條 中華民國 87 年 6 月 17 日公布 中華民國 89 年 1 月 15 日 修正第2條 中華民國 89 年 2 月 9 日公布 中華民國 90 年 10 月 4 日 修正第2, 3條 中華民國 90 年 10 月 5 日公布 中華民國 92 年 1 月 13 日 修正第2條 中華民國 92 年 2 月 6 日公布 中華民國 96 年 3 月 8 日 修正前[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為本法並修正全 文17條 中華民國 96 年 3 月 21 日公布 中華民國 98 年 6 月 5 日 修正第3, 8條 增訂第3之1, 3之2條 中華民國 98 年 7 月 1 日公布
受難者應於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七日起七年內 , 依本條例規定申請給付賠償金 。 前項期限屆滿後,若仍有受難者因故未及申請賠償金,得再延長兩年。 受難者曾依司法程序或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行政命令獲取補償、撫卹或救濟者 , 不得再申請登記。
前項紀念基金會 , 由行政院遴聘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政府代表及受難者或 其家屬代表組成之 ; 受難者或其家屬代表不得少於紀念基金會董事總額之三分之 一。 申請人不服紀念基金會決定時,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一、二二八事件真相調查、史料之蒐集及研究。 二、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 三、二二八事件之教育推廣、文化、歷史或人權之國際交流活動。 四、已認定受難者之賠償。 五、受難者及其家屬回復名譽之協助。 六、其他符合本條例宗旨之相關事項。
定每年二月二十八日為「和平紀念日」,為國定紀念日,應予放假。 本事件之紀念活動,由紀念基金會籌辦之。
前項賠償金數額由紀念基金會依受難者之受難程度,訂定標準。 賠償金之申請、認定程序及發放事宜,由紀念基金會定之。
一、死亡或失蹤。 二、傷殘者。 三、遭受羈押或徒刑之執行者。 四、財務損失者。 五、健康名譽受損者。 六、其餘未規定事項與授權紀念基金會訂定之。 對於事件中受害之教育文化機構,得申請回復名譽,並得請求協助其復原;其復 原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受難者家屬亦得檢附具體資料或相關證人 , 以書面向紀念基金會申請調查 ,據以 認定為受難者。 前項情形,紀念基金會應於收受後三個月內處理完畢。
前項所稱檔案,係指有關二二八資料,檔案上不必然有二二八字樣。
一、給付賠償金。 二、舉辦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 三、舉辦協助國人瞭解二二八事件真相之文宣活動。 四、二二八事件之教材或著作之補助。 五、二二八事件有關調查、考證活動之補助。 六、其他有助平反受難者名譽,促進臺灣社會和平之用途。
一、政府循預算程序捐贈。 二、國內外公司、團體或個人之捐贈。 三、基金孳息及運用收益之收入。 四、其他收入。 經費如有不足,由政府循預算程序捐贈。 依本條例規定支付之賠償金,免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