로고

GB 8978-1996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的清洁和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污水排放去向、分段限制了69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水量。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适用于行业执行GB 3544-92《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浆造纸厂GB 3552-83《制酚废水排放标准》、染料工业执行GB 4286-84《染料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常规有机合成工业执行GB 4914-85《常规有机合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药工业执行GB 4287-92《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肉类加工工业执行GB 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执行GB 13458-92《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工业执行GB 13456-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矿工业执行GB 13457-93《采矿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煤工业执行GB 14470.1~14470.3-93和GB 4274~4279-84《煤炭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氮肥工业执行GB 15580-95《氮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执行GB 15581-9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1.3 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不再执行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7-82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

3 定义

3.1 污水 指经生产与生活活动排出的水的总称。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10-04批准 1998-01-01实施

3.2 排水量 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工艺生产的水的排放量。不包括雨水径流水、厂区锅炉、电站排水。

3.3 一切排污单位 指本标准适用范围内包括的一切排污单位。

3.4 其他排污单位 指本标准适用中,除所列行业外的一切排污单位。

4 技术内容

4.1 标准分级

4.1.1 排入GB 3838 I类水域(划定的饮用水保护区和准饮用水保护区除外)和排入GB 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4.1.2 排入GB 3838中II、Ⅲ类水域和排入GB 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4.1.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1.4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的水受纳水域的需要,分别执行4.1.1和4.1.2的规定。

4.1.5 GB 3838中I、Ⅱ类水域和Ⅱ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 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原有排污口应放水功能需要,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范用途的水质标准。

4.2 排放方式

4.2.1 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三类。

4.2.1.1 第一类污染物,不允许稀释后排放的污染物,亦不允许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单位或同类排污单位集中处理,并禁止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要求可适当的扩展)且不因视为有问题。

4.2.1.2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直接口或厂,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4.2.2 本标准中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水量,分别为: 4.2.2.1 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表1、表2、表3的规定。

4.2.2.2 1998年1月1日起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表1、表4、表5的规定。 4.2.2.3 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可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

4.3 其他规定

4.3.1 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污水,且每种污水的排放浓度又不同时,混合污水的排放标准按最严格者计算。

4.3.2 工业污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表B计算。

4.3.3 污染物总量的允许排放总量按表C计算。

4.3.4 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须符合GB 8703-88《辐射防护规定》。 表1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序号 | 污染物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L | |----|------|--------------------| | 1 | 氰化物 | 0.05 | | 2 | 放射性 | 不得检出 | | 3 | 汞 | 0.2 | | 4 | 镉 | 1.5 | GB 8978-1996 表 1(续) | 序号 | 污染物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mg/L | |----|------|----------------|------| | 5 | 六价铬 | 0.5 | | 6 | 总铬 | 1.0 | | 7 | 总铅 | 1.0 | | 8 | 苯并(a)芘 | 0.000 03 | | 9 | 总镉 | 0.005 | | 10 | 总砷 | 0.5 | | 11 | 总汞 | 0.05 | | 12 | 总α放射性 | 1 Bq/L | | 13 | 总β放射性 | 10 Bq/L | 表 2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997年12月31日之前投运的单位) | 序号 | 污染物 | 适用范围 | 一级标准 | 二级标准 | 三级标准 | mg/L | |----|------|----------|----------|----------|----------| | 1 | pH | 制排污单位 | 6~9 | 6~9 | 6~9 | | 2 | 色度(稀释倍数) | 染整工业 | 50 | 180 | | | | 其他排污单位 | 50 | 80 | | 3 | 悬浮物(SS) | 采矿、选矿、煤炭工业 | 100 | 300 | | | | 造纸工业 | 100 | 500 | | | | 排放至海域 | 100 | 800 | | | |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 20 | 30 | | | | 其他排污单位 | 70 | 200 | 400 | | 4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 | 甜菜制糖工业、酒精、啤酒、味精、化学制药工业 | 30 | 150 | 600 | | | |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 20 | 30 | | | | 其他排污单位 | 30 | 60 | 300 | | 5 | 化学需氧量(COD) | 甜菜制糖工业、合成脂肪酸、醋酸纤维丝束、染料、洗毛、机械和电子工业 | 100 | 200 | 1 000 | | | | 纸浆、漂染、原药制药、合成制药、丝绸服装、皮革、化纤纺织工业 | 100 | 300 | 1 000 | | | | 石油化工工业(包括石油炼制) | 100 | 150 | 500 | | | |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 60 | 120 | | | | 其他排污单位 | 100 | 150 | 500 | | 6 | 石油类 | 一切排污单位 | 10 | 10 | 30 | | 7 | 动植物油 | 一切排污单位 | 20 | 20 | 100 | | 8 | 挥发酚 | 一切排污单位 | 0.5 | 0.5 | 2.0 | | 9 | 总氰化物 | 电镀行业(镀液含氰) | 0.5 | 0.5 | 0.5 | | | | 其他排污单位 | 0.5 | 0.5 | 1.0 | 序号 污染物 适用范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mg/L 10 氰化物 一切排污单位 1.0 1.0 2.0 医药原料药、染料、石油化工工业 15 50 — 其他排污单位 15 25 — 11 氨氮 黄酒工业 10* 20 20 低氨氮区 (水体含氨氮<0.5mg/L) 10 20 30 其他排污单位 10 10 20 12 磷酸盐(以P计) 一切排污单位 0.5 1.0 — 13 甲醛 一切排污单位 1.0 2.0 5.0 14 苯类 一切排污单位 1.0 2.0 5.0 15 苯胺类 一切排污单位 2.0 3.0 5.0 1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 合成洗涤剂工业 5.0 15 20 其他排污单位 1.0 2.0 5.0 17 总铜 一切排污单位 1.0 1.0 2.0 18 总锌 一切排污单位 2.0 5.0 5.0 19 总镍 合成脂肪酸工业 2.0 2.0 5.0 其他排污单位 2.0 2.0 5.0 20 总铬 电镀光片 2.0 3.0 5.0 21 六价铬及化物总量 电镀光片 3.0 6.0 6.0 22 元素磷 一切排污单位 0.1 0.3 0.3 23 有机磷农药(以P计) 一切排污单位 不得检出 0.5 0.5 24 大肠菌群数 医院*,普通医院及疗机有毒原性污水 500个/L 1000个/L 5000个/L 传染病、结核病医院污水 100个/L 500个/L 1000个/L 25 总余氯(仅用氯化消毒的医院污水) 医院*,普通医院及疗机有毒原性污水 <0.5** >3(接触时间[≥1.5h]) >2(接触时间[≥1.5h]) 传染病、结核病医院污水 <0.5** >6(接触时间[≥1.5h]) >5(接触时间[≥1.5h]) * 50个床位以上的医院。 ** 加氯消毒后污水近取样点检测,达到本标准。 GB 8978-1996 表 3 部分行业废水允许排水量 (1997年12月31日之前批准的单位) 序号 | 行业类别 | 最高允许排水量 | | 最高允许废水排放量和排放 | | 废水重复利用率 1 | 有色金属采选业* | 废水重复利用率75% | 地表矿山工业采矿、选矿、洗矿等 | 废水重复利用率90%(含煤) | 1) 铁矿 | 16.0m³/t(矿石) | 2) 铜矿 | 9.0m³/t(矿石) | 3) 铅锌矿 | 8.0m³/t(矿石) | 4) 锑矿 | 8.0m³/t(矿石) 2 | 焦化企业(炼焦厂) | 1.2m³/t(焦炭) 3 | 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 | 废水重复利用率80% 4 | 石油炼制工业(不包括直接炼焦油厂) | | 加工原油分类: | | A. 单纯炼油厂 | >500万吨: 1.5m³/t(原油) | | 250~500万吨: 1.2m³/t(原油) | | <250万吨: 1.2m³/t(原油) | B. 单纯催化裂化炼油厂 | >500万吨: 1.0m³/t(原油) | | 250~500万吨: 1.0m³/t(原油) | | <250万吨: 1.0m³/t(原油) | C. 单纯重油催化裂化炼油厂工业联合厂 | >500万吨: 0.7m³/t(原油) | (包括加工含硫原油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原油和其他生产装置的炼油厂) | 250~500万吨: 0.5m³/t(原油) | | <250万吨: 0.5m³/t(原油)

5 | 氯化苯生产废水量 | 200.0m³/t(纯苯)

6 | 硝基苯生产废水量 | 70.0m³/t(纯苯)

7 | 硝基苯生产废水量 | 10.0m³/t(产品)

8 | 合成橡胶工业 | 200.0m³/t(纯苯)

9 | 酿造工业(啤酒生产) | 30.0m³/t(纯苯)

10 | 酿造工业(白酒生产) | 100.0m³/t(纯苯)

11 | 酿造工业(黄酒生产) | 4.0m³/t(纯苯)

12 | 酿造工业(酱油生产) | 60.0m³/t(原皮)

13 | 牛干皮 | 100.0m³/t(原皮)

14 | 羊干皮 | 150.0m³/t(原皮)

15 | 以玉米为原料 | 100.0m³/t(纯苯)

16 | 精制工业以薯类为原料 | 80.0m³/t(纯苯)

17 | 精制工业以薯类为原料 | 70.0m³/t(纯苯)

18 | 造纸工业 | 600.0m³/t(纯苯)

19 | 造纸工业(制浆不包括造纸水部分) | 16.0m³/t(纯苯)

20 | 棉纺工业 | 5.0m³/t(纯苯)

21 | 棉纺工业(冷轧法) | 15.0m³/t(纯苯)

22 | 造纸原料工业 | 500m³/t(原料水) 750m³/t(纯苯)

23 | 化纤浆粕 | 木浆: 150m³/t(浆) | | 草浆: 240m³/t(浆)

GB 8978-1996 表 3(完) | 序号 | 行业类别 | 最高允许排放水量 | 基准化方法水量利用率 | |----|----------|----------------|--------------------| | 15 | 造纸和纸板制造(单排水) | 300m³/t(纸和板) | | | | 长纤维 | 800m³/t(纸和板) | | | 16 | 橡胶废轮胎制品 | 5.0m³/5m² | | | 17 | 轮胎帘布 | 5m³/1 000m(35mm的胶片) | | | 18 | 石油炼制工业 | 冷却排放水的循环利用率95% | | 表 4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998年1月1日后适用的单位) 单位:mg/L | 序号 | 污染物 | 适用范围 | 一级标准 | 二级标准 | 三级标准 | |----|--------|----------|----------|----------|----------| | 1 | pH | 一切排放单位 | 6~9 | 6~9 | 6~9 | | 2 | 色度(稀释倍数) | 一切排放单位 | 50 | 80 | — | | | 采矿、选矿工业 | 70 | 300 | — | | | 造纸工业 | 70 | 400 | — | | 3 | 悬浮物(SS) | 边远地区矿砂选矿 | 70 | 800 | — | | |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 20 | 30 | — | | | 其他排放单位 | 20 | 50 | 400 | | 4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 | 生物降解有机废水,蔗糖、味精、淀粉、酿造工业 | 20 | 100 | 600 | | |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 20 | 30 | — | | | 其他排放单位 | 20 | 30 | 300 | | 5 | 化学需氧量(COD) | 蔗糖制造、合成脂肪酸、造纸纤维浆、染料、地毯、有机颜料等工业 | 100 | 200 | 1 000 | | | 染料、颜料、医药原料药、生物制药、三聚氰胺、皮革、化纤浆粕工业 | 100 | 300 | 1 000 | | | 石油化工工业(包括有机物制造) | 60 | 120 | 500 | | |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 60 | 120 | — | | | 其他排放单位 | 100 | 150 | 500 | | 6 | 石油类 | 一切排放单位 | 5 | 10 | 20 | | 7 | 动植物油 | 一切排放单位 | 10 | 15 | 100 | | 8 | 阴离子 | 一切排放单位 | 0.5 | 0.5 | 2.0 | | 9 | 总氰化物 | 一切排放单位 | 0.5 | 0.5 | 1.0 | | 10 | 氟化物 | 一切排放单位 | 1.0 | 1.0 | 1.0 | | | 医药原料药、染料、石油化工工业 | 15 | 50 | — | | 11 | 氨氮 | 其他排放单位 | 15 | 25 | — | GB 8978-1996 表4(续) mg/L 序号 污染物 适用范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12 氰化物 黄金工业 10 15 20 低氰区 (水体含氰量<0.5mg/L) - 10 20 30 其他排污单位 10 10 20 13 磷酸盐(以P计) 一切排污单位 0.5 1.0 - 14 甲醛 一切排污单位 1.0 2.0 5.0 15 苯酚类 一切排污单位 1.0 2.0 5.0 16 萘酚类 一切排污单位 2.0 3.0 5.0 1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 一切排污单位 5.0 10 20 18 总铜 一切排污单位 0.5 1.0 2.0 19 总锌 一切排污单位 2.0 5.0 5.0 20 总铬 合成鞣制革工业 2.0 5.0 5.0 其他排污单位 2.0 2.0 5.0 21 彩色显影剂 电影洗片 1.0 2.0 3.0 22 连二亚硫酸钠及其盐类 电影洗片 3.0 3.0 6.0 23 元素磷 一切排污单位 0.1 0.1 0.3

24 有机磷农药(以P计) 一切排污单位 不得检出 0.5 0.5

25 乐果 一切排污单位 不得检出 1.0 2.0

26 马拉硫磷 一切排污单位 不得检出 1.0 2.0

27 甲基对硫磷 一切排污单位 不得检出 1.0 2.0

28 马拉硫磷 一切排污单位 不得检出 5.0 10

29 五氯苯及五氯苯酚 (以五氯苯酚计) 一切排污单位 5.0 8.0 10

30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AOX)(以Cl计) 一切排污单位 1.0 5.0 8.0

31 三氯甲烷 一切排污单位 0.3 0.6 1.0

32 四氯化碳 一切排污单位 0.3 0.6 0.5

33 三氯乙烯 一切排污单位 0.3 0.6 1.0

34 四氯乙烯 一切排污单位 0.1 0.2 0.5

35 苯 一切排污单位 0.1 0.2 0.5

36 甲苯 一切排污单位 0.1 0.2 0.5

37 乙苯 一切排污单位 0.1 0.2 0.5

38 邻-二甲苯 一切排污单位 0.4 0.6 1.0

39 对-二甲苯 一切排污单位 0.4 0.6 1.0

40 间-二甲苯 一切排污单位 0.4 0.6 1.0 序号 污染物 适用范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mg/L

41 苯类 一切排污单位 0.2 0.4 1.0

42 甲二氯苯 一切排污单位 0.4 0.6 1.0

43 对二氯苯 一切排污单位 0.4 0.6 1.0

44 对硝基苯类 一切排污单位 0.5 1.0 5.0 45 2,4-二硝基苯类 一切排污单位 0.5 1.0 5.0

46 苯胺 一切排污单位 0.3 0.4 1.0 47 间-甲酚 一切排污单位 0.1 0.2 0.5 48 2,4-二氯酚 一切排污单位 0.6 0.8 1.0 49 2,4,6-三氯酚 一切排污单位 0.6 0.8 1.0 5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一切排污单位 0.2 0.4 2.0 51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一切排污单位 0.3 0.6 2.0 52 内酰胺 一切排污单位 2.0 5.0 5.0 53 烷醇 一切排污单位 0.1 0.2 0.5 54 粪大肠菌群数 医院、疗养院及医疗机构含病原体污水 500个/L 500个/L 500个/L 传染病、结核病医院污水 100个/L 500个/L 1,000个/L 55 总余氯(采用氯化消毒的医院污水) 医院、疗养院及医疗机构含病原体污水 <0.5* >3(接触时间>1h) >2(接触时间>1h) 传染病、结核病医院污水 <0.5(接触时间≥1.5h) >6.5(接触时间≥1.5h) 56 总有机碳(TOC) 合成脂肪工业 20 40 — 蒸馏脂肪工业 20 60 — 其他排污单位 20 30 — 注:其他排污单位,指按表4规定项目中所列行业以外的一切排污单位。 *指50个体以上的医院。 *如增加后续处理有数据表明达标,注污水标准。 GB 8978-1996 表5 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 序号 | 行业类别 | 最高允许排水量 ---|---|--- 1 | 有色金属冶炼业 | 水重复利用率75% | 其他矿山工业选矿、选煤等 | 水重复利用率90%(选煤) | 铁选 | 16.0m³/t(矿石) | 铜选 | 9.0m³/t(矿石) | 铅锌选 | 8.0m³/t(矿石) | 煤选 | 8.0m³/t(矿石) 2 | 无机化工业(烧碱厂) | 1.2m³/t(烧碱) 3 | 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 | 水重复利用率80% 4 | 石油炼制工业(不包括直接冷却水排放厂)加工原油分离 | | A. 燃料型炼油厂 | >500万t:1.0m³/t(原油) | | <250万t:1.2m³/t(原油) | | >500万t:1.5m³/t(原油) | B. 燃料+特种油品炼油厂 | 250~500万t:0.7m³/t(原油) | | <250万t:1.2m³/t(原油) | | >500万t:1.0m³/t(原油) | C. 燃料+特种油品+化肥炼油厂(包括加工原油及重质渣油和石油副产品生产油的炼油厂) | 250~500万t:2.5m³/t(原油) | | <250万t:2.5m³/t(原油) 5 | 化肥工业 | | 化学法生产磷铵 | 200m³/t(磷铵) | 硝酸铵生产硝酸 | 70.0m³/t(硝酸铵) | 硝酸铵生产合成氨 | 10.0m³/t(合成氨) 6 | 合成氨工业 | 200.0m³/t(合成氨) 7 | 甜菜生产的糖工业 | 30.0m³/t(甜菜) 8 | 制革工业 | | 甜菜制糖 | 10.0m³/t(甜菜) | 绵羊制糖 | 4.0m³/t(甜菜) 9 | 皮革工业 | | 猪皮湿皮 | 60.0m³/t(原皮) | 牛干皮 | 100.0m³/t(原皮) | 羊干皮 | 150.0m³/t(原皮) 10 | 造纸工业 | | 以木浆为原料 | 100.0m³/t(纸浆) | 以草浆为原料 | 80.0m³/t(纸浆) | 以废纸为原料 | 70.0m³/t(纸浆) 11 | 精炼工业 | 600.0m³/t(原油) | 糖精工业(含木糖不包括麦芽糖水解分) | 16.0m³/t(糖精) 12 | 纺织工业 | 5.0m³/t(纺织品) 13 | 淀粉工业(水洗法) | 15.0m³/t(淀粉) 14 | 造纸及纸板工业 | 500m³/t(原浆) 15 | 造纸及纸板工业 | 750m³/t(原浆) GB 8978-1996 表5(续) 序号 | 行业类别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最低允许水量重复利用率 ---|---|---|--- 14 | 造纸和纸浆工业 | | | 造纸车间(除草浆车间、亚硫酸盐浆车间) | 300.0m³/t(纸浆) | | 草浆车间 | 800.0m³/t(纸浆) | 15 | 化纤浆粕 | 本色≤150m³/t(浆)、漂白≤240m³/t(浆) | 16 | 制药工业 | | | 精蒸馏 | 4700m³/t(精蒸馏) | | 粗蒸馏 | 1450m³/t(粗蒸馏) | | 土蒸馏 | 1300m³/t(土蒸馏) | | 四蒸馏 | 1900m³/t(四蒸馏) | | 油蒸馏 | 9200m³/t(油蒸馏) | | 皮大蒜素 | 20 400m³/t(皮大蒜素) | | 维生素C | 1200m³/t(维生素C) | | 氨基酸 | 2700m³/t(氨基酸) | | 新霉素 | 2000m³/t(新霉素) | | 维生素B₁ | 3000m³/t(维生素B₁) | | 安乃近 | 180m³/t(安乃近) | | 非那西丁 | 750m³/t(非那西丁) | | 咪唑酮 | 2400m³/t(咪唑酮) | | 喹啉酸 | 1200m³/t(喹啉酸) | 17 | 有机化工 | | | 东莨菪碱 | 700m³/t(产品) | | 甲基苯基硅氧烷(水相法)*** | 300m³/t(产品) | | 对硝基苯(P.S,盐)*** | 500m³/t(产品) | | 对硝基苯(PSC,盐)*** | 550m³/t(产品) | | 放线菌素(仅百菌清制法) | 200m³/t(产品) | | 放线菌 | 40m³/t(产品)(不包括亚硝酸盐及氨基生产废水) | | 马拉硫磷 | 700m³/t(产品) | 18 | 农药工业 | | | 除草醚 | 5m³/t(产品) | | 五氯酚钠 | 2m³/t(产品) | | 五氯酚 | 4m³/t(产品) | | 2甲4氯 | 14m³/t(产品) | | 2,4-D | 4m³/t(产品) | | 丁草胺 | 4.5m³/t(产品) | | 硫酸亚铁(以Fe粉还原) | 2m³/t(产品) | | 硫酸亚铁(以Na₂S还原) | 3m³/t(产品) | 19 | 火力发电工业 | 3.5m³/MW·h | GB 8978-1996 表5(完) | 序号 | 行业类别 | 最大允许排放量或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及利用率 | |----|--------|--------------------------------| | 20 | 铁路客车洗刷 | 5m³/辆·次 | | 21 | 电影洗片 | 5m³/100m(35mm胶片) | | 22 | 汽车制造工业 | 冷却的冷却循环利用率 ≥95% | 注:表中100%原料计。 *不包括PSS、PSCL)、PCL)原料生产废水。 5 监测 5.1 采样点 采样点应按4.2.1.1及4.2.1.2第一、二类污染物排放口的规定设置。生产废水口必须设置排放口瞬时污水流量计量装置和污水比例采样装置。 5.2 采样频率 主要污染物在生产周期或连续周期采样,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其他污水采样,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5.3 排放量 以排放点允许排放水量或最低允许水量重复利用率来推算,均以月均值计。 5.4 统计 企业的原材料使用量、产品产量等,以法定月报表或年报表为准。 5.5 测定方法 本标准采用的测定方法见表6。 表6 测定方法 | 序号 | 项目 | 测定方法 | 方法来源 | |----|----|--------|--------| | 1 | 总氰 | 冷蒸汽原子吸收法 | GB 7468-87 | | 2 | 总砷 | 气相色谱法 | GB/T 14204-93 | | 3 | 总铬 | 原子吸收法 | GB 7475-87 | | 4 | 总镉 | 硫酸铵-钼酸铵-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 7466-87 | | 5 | 六价铬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 7467-87 | | 6 | 总铅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 GB 7485-87 | | 7 | 总锌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 7475-87 | | 8 | 总镍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 11912-89 | | 9 | 苯并(a)芘 | 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 GB 19910-89 | | 10 | 总镍 | 三氯化铝萃取荧光分光光度法 | GB 18995-89 | | 11 | 总镉 | 液相色谱-荧光分光光度法 | 1) | | 12 | 总铅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 11907-89 | | 13 | 总锌 | 物理法 | 2) | | 14 | 肉眼可见物 | 物理法 | GB 6920-86 | | 15 | 浊度 | 浊度计法 | GB 11903-89 | | 16 | 色度 | 稀释倍数法 | GB 11901-89 | | 17 | 生化需氧量(BOD₅) | 稀释与接种法 | GB 7488-87 | 注: 1) 待定 2) 待定 282 18 化学需氧量(COD) 重铬酸钾法 GB 11914-89 19 石油类 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1996 20 动植物油 红外光度法 GB/T 16488-1996 21 苯系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7490-87 22 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GB 7486-87 23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6489-1996 24 氰化物 显色滴定法 GB 7478-87 25 总砷 原子荧光法 GB 7475-87 26 总铬 原子吸收法 GB 7484-87 27 甲醛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 13197-91 2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N-(N-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 11889-89 29 高锰酸盐指数 还原滴定法或高锰酸钾分光光度法 1) 3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 7494-87 31 总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87 32 总磷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或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7474-87 33 总铬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87 34 总铅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 7472-87 35 总汞 从氯化物中还原分光光度法 GB 11911-89 36 彩色显影剂 高锰酸钾氧化物含量 169.2标准方法 GB 11906-89 37 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物含量 气相色谱法 3) 38 元素汞 氢化物法 3) 39 有机磷农药(以P计) 有机磷农药测定 GB 13192-91 40 中性有机氯 气相色谱法 GB 13192-91 41 中性有机氯 气相色谱法 GB 13192-91 42 五氯酚及五氯酚钠 气相色谱法 GB 8972-88 (以五氯酚计) 气相色谱法 GB 8972-88 43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萘系比色法 GB/T 15595-95 (AOX)(以Cl计) 44 二氯甲烷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45 三氯甲烷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46 四氯乙烯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47 二氯乙烯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48 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89

49 甲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89

50 乙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89

51 邻-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89

52 对-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89

53 间-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89

54 苯胺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55 邻-二氯苯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56 对-二氯苯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57 邻-硝基苯 气相色谱法 GB 13191-91 GB 8978-1996

表6(续) | 序号 | 项目 | 测定方法 | 方法来源 | |----|----|----|----| | 58 | 2,4-二硝基苯酚 | 气相色谱法 | GB 13194-91 | | 59 | 苯酚 | 气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0 | 间甲酚 | 气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1 | 2,4-二氯酚 | 气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2 | 2,4,6-三氯酚 | 气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3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气相、液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4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 气相、液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5 | 内分醛 | 气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6 | 内分酮 | 气相色谱法 | 特别规定 | | 67 | 异氰基苯基甲酸酯 | 2,5-二氯苯胺光度法 | GB 11902-89 | | 68 | 六氯苯 | 多萤光光度法 | GB 11889-89 | | 69 | 总有机碳(TOC) | N,N-二乙基-1-萘胺二次分光光度法 | GB 11897-89 | | | | N,N-二乙基-1-萘胺三波长法 | 特别规定 | | | |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 特别规定 | | | | 直接燃烧光度法 | 特别规定 | 注: 推荐采用下列方法, 但推荐方法若经实验表明不适用时, 可自行确定。 1)《水质检验分析方法》(第三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9年。 2)《污染物检测方法汇编(水质监测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局。 3) 详见附录D。 6 标准实施措施 6.1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标准和排放标准的要求, 可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并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84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关于排放单位在同一个排放口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业污水,且每种工业污水中同一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又不同时,可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混合排放污水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Cmax)。 Cmax = ∑CiQiYi ∑QiYi .................................................(A1) 式中: Cmax——混合污水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Ci——不同工业污水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Qi——不同工业污水排放流量,m³/(t产品); (本标准条件规定的行业,其需水量可排水量由地方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Yi——分别为某种工业产品产量(t/d,以月平均计)。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工业污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计算: LA = C×Q×10⁻³ .................................................(B1) 式中: LA——工业污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kg/(t产品); C——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Q——某工业污水的最高允许排水量,m³/(t产品)。 附录 C (标准的附录) 某污染物最高允许年排放总量的计算: LΣ = LA×Y×10⁻³ .................................................(C1) 式中: LΣ——某污染物最高允许年排放总量,t/a; LA——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kg/(t产品); Y——被定的产品年产量,t/(t产品/a)。 附录 D (标准的附录) D1 彩色显影剂总量的测定——169 试剂法 洗片的显影液及水中存在的彩色显影剂很难被检测出来,因国外外介绍的方法一般仅适用于显影水洗水中的显影剂测定。本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洗片液中存在的彩色显影剂。当废水中同时存在彩色显影剂,用此法检测的结果是彩色显影剂总量。 D1.1 原理 显影液中胺类的彩色显影剂可被氧化剂氧化,其氧化物在碱性溶液中显现水蓝色反应剂,立即备有显色剂。不同结构的显影剂(TSS,CD-2,CD-3)与169 试剂间会成类似反应,其最大吸收的波谱该反应处于550nm 处,并在0~10mg/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以 TSS 为例,反应如下: (TSS) (169 成色剂) (品红染料) D1.2 仪器及设备 721 型或类似型分光光度计及 1cm 比色皿 50mL,100mL 及 1000mL 的容量瓶 D1.3 试剂 D1.3.1 0.5%成色剂:称取 0.5g 169 成色剂置于有 10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 1~2 粒氢氧化钠,使其完全溶解。 D1.3.2 稳定氧化剂溶液:将 CuSO₄·5H₂O 5g,Na₂CO₃ 0.5g,NaNO₃ 0.5g 以及 NH₄Cl 5.0g 依次溶解于 100mL 蒸馏水中。 D1.3.3 标准溶液:精确取最相邻的色显影剂(生产中使用最多的一种)100mg,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其后加入 100mg Na₂SO₄ 作保护剂,移入 1L 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至刻度。此标准溶液相当 0.1mg/mL,必须在使用前配制。 D1.4 步骤 D1.4.1 标准曲线的制作 在 6 个 5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以下不同量的显影剂标准液。 编码 加入标准液的毫升数 相当显影剂含量(mg/L) 0 0 0 1 1 2 2 2 4 3 3 6 4 4 8 5 5 10 以上 6 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 1mL 成色剂溶液,并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线。分别取出入 1mL 混合氧化溶液摇匀,然后分别在 5min 内在分光光度计 550nm 处测定其不同浓度条件下生成染料的光密度(以每秒 0 为零),绘制不同浓度溶液的相对光密度曲线。染料浓度为 2,4,6,8,10mg/L。 D1.4.2 水样的测定 取 2 份水样(一般为 20mL)分别置于两个 50mL 的容量瓶中:一个为测定水样,另一个为空白试验。在用蒸馏水将水样加至 1mL 成色剂溶液,然后分别在分光光度计 550nm 处测定其光密度,其他步骤同标准曲线的制作。以空白为零,测出水样的光密度,在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的浓度。 D1.5 计算 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对应的浓度 S0,按水中色度物质的总量(mg/L)……(D1) 式中, a——为测定水样的 mL 数。 D1.6 注意事项 D1.6.1 生成的显红染料在 8min 之内光密度稳定的,故在溶液生成后 5min 之内测定。 D1.6.2 本方法不适用有显色物质的测定。 D2 显色剂及其氧化物总量的测定方法 电极电位较大的氧化剂在不同酸性的盐溶液中,将生成的显色剂部分或全部氧化,因此液水中一种情况是存在显色剂及其氧化物,另一种情况是只有生成的显色剂部分或全部氧化,为了测定液水中的氧化剂第一种情况下总量及中显色剂及氧化物的总量,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液水中所有显色剂及氧化物的含量。 D2.1 原理 显色剂的显色测定,试剂具有对苯二酚、对苯二胺、对苯二胺类的结构,经氧化作用后都能得到对苯二酚。利用显色剂及其氧化物显色显影氧化物,用碘量法进行碘-淀粉比色法测定。 以水中总为测定。 D2.2 仪器和设备 721 或类似型号分光光度计及 2cm 比色皿,恒温水浴锅,50mL 容量瓶,2mL,5mL 及 10mL 刻度吸管。 D2.3 试剂 D2.3.1 0.1N 碘酸钾-碘化钾溶液:称取 2.8g 碘酸钾和 4.0g 碘化钾,用蒸馏水稀释至 1L。 D2.3.2 1:1 硫酸溶液:加水一倍稀释。 D2.3.3 碘化钾溶液:称取 10g 碘化钾,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D2.3.4 20% 硫代硫酸钠溶液:取 20g 硫代硫酸钠,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D2.3.5 5% 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 5mL,并于 100mL 蒸馏水中。 D2.3.6 5% 硫化钠溶液:称取 5g 硫化钠,并于 100mL 蒸馏水中。(用时配制,放置处)。 D2.3.7 0.2%菠萝酰溶液:称取菠萝酰,加少量水搅匀,注入烧瓶的500mL水中,搅拌继续溶解5min,必要时加热水浴0.2g。 D2.3.8 酚标准溶液:酚标准取对苯二酚(分子量为110.11)0.276g,如采用相邻级米红(分子量为344.40)可称取0.861g,黑相级TSS(分子量为262.33)可称取0.656g;依照所使用药品的分子量及纯度另行计算)溶于250mL的6NHCl中,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加至刻度,此溶液浓度为0.0100M。 D2.4 步骤 D2.4.1 标准曲线的制作 D2.4.1.1 取标准溶液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浓度为0.00025M,即每毫升含对苯二酚0.025μmol(甲萘取)。 D2.4.1.2 取标准溶液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250mL,此溶液浓度为0.00025M,即每毫升含对苯二酚0.025μmol(乙萘取)。 D2.4.1.3 取6个50mL容量瓶,分别加入标准稀释液(乙萘)0.0, 1.0, 2.0, 3.0, 4.0, 5.0μmol对苯二酚(即4.0, 8.0, 12.0, 16.0, 20.0mL乙萘),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各容量瓶中大约为20mL溶液。 D2.4.1.4 用测定管取出加入1.1mL碘溶液2mL。 D2.4.1.5 用吸管依次加入氧化物标准液5mL。 D2.4.1.6 用吸管依次取0.1N碘酸钾-碘化钾溶液2mL,尽可能不要沾在瓶壁上,用吸少量的水冲洗瓶壁并摇匀,将放置溶液的容器放稳,放入35℃恒温水浴保持,水浴15min。 D2.4.1.7 吸取20%硫酸铜溶液2mL,沿瓶壁缓慢加入容量瓶中,每5min放在35℃水浴中约5~10min。 D2.4.1.8 用吸管依次加入5%次氯酸钠1mL,立即摇匀,使试剂的颜色迅速达,(如慢慢加入则5秒左右颜色无法比色)。 D2.4.1.9 除酚溶液,沿水浴中降温3min。 D2.4.1.10 用吸管加入稀释制的5%氧化物溶液2mL,冲洗瓶壁,放入解结5min。 D2.4.1.11 吸取0.2%菠萝酰溶剂10mL,加入蒸馏水稀释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摇匀后放置中20min。 D2.4.1.12 将吸光试液分别放入2cm比色槽中,在分光光度计570nm处,以测定空白为零,分别测出5个稀释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做线为0.1, 0.2, 0.3, 0.4, 0.5μmol/50mL。 D2.4.2 水样的测定 取水样适量(约1~1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至20mL左右,于另一个50mL容量瓶中加20mL蒸馏水作检测空白,以下步骤按D2.4.1.4~D2.4.1.12进行,测出水样的吸光度,往曲线上查出50mL中所含氧化物分子数。 D2.4.3 稀释酚干扰的水样测定 当水样中含有次氯酸钠可能影响测定时,可用NaNO2将Cl+还原成Cl-,用过量的原液去除多余的NaNO2对本实验的干扰,即可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 准确吸取适量的水样(约1~1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20mL左右,加入1.1碘溶液2mL,再加入3滴10%NaNO2充分搅拌,放入35℃恒温水浴中15min,再加入20%原液2mL充分搅拌,放入35℃水浴中10min。以下操作按D2.4.1.5~D2.4.1.12进行,测出光密度,在曲线上查出50mL中所含微克分子数。 D2.5 计算 水样中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C(以对苯二酚计)按式(D2)计算: C(mg/L) = 50mL吸光密度系数×110/取样体积(mL)×1 000 D2.6 注意事项 GB 8978—1996 D2.6.1 本试验步骤多,时间长,因此要求操作仔细认真。 D2.6.2 所用试剂器皿必须用清洁蒸馏水冲净。 D2.6.3 水样直接测定时需在35℃±1℃,每个步骤反应时间要准确控制。 D2.6.4 加入浓硫酸-硝酸铜后,必须用蒸馏水冲洗容器瓶塞,否则残留酸碱铜与碘化钾作用生成碘, 影响终点判断。 D2.6.5 无色粉末可溶于酸水中,水样可不必处理,直接进行测定。 D2.6.6 水样如太浑,测定结果需再进行矫正。 D3 元素镉的测定——镉靛蓝比色法 D3.1 原理 元素镉经蒸馏采集后形成的镉靛蓝为紫红色亚氨还原成蓝色络合物,灵敏度比吡啶紫比色法高, 并且显示可靠,当标准曲线范围元素镉含量不小于0.1mg/L时检测的可行性,并成功干扰。 本标准含镉物,硝化物和硝化物的含量分别为元素镉含量的100倍、200倍和300倍时,对本方法 无明显干扰。 D3.2 仪器和试剂 D3.2.1 仪器:分光光度计;3cm 比色皿。 D3.2.2 比色管:50mL。 D3.2.3 分离漏斗:60,125,250mL。 D3.2.4 容量瓶:250mL。 D3.2.5 试剂:以下试剂均为分析纯:蒸馏水,浓硫酸,浓硝酸,氢化钠,甘油,氯化亚锡,硝酸铵,碘化二氰 钾,乙二醇,硝酸银,乙次乙酸,硝酸锌溶剂。 D3.3 试剂配制 D3.3.1 镉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0.4394g干燥过的镉三氯化物二氢盐,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1000mL 容量瓶中,此溶液为1mg/mL的镉标准储备溶液,取10mL上述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得到0.1mg/mL的镉标准储备溶液。 D3.3.2 镉靛蓝-氯化亚锡溶液:称取10g氯化亚锡和50g化学纯于400mL水中。 D3.3.3 2.5%硝酸铵溶液:称取2.5g硝酸铵,加1L蒸馏水稀释70mL,得硝酸铵溶解后再加入30mL 水。 D3.3.4 2.5%氯化亚锡甘油溶液:称取2.5g氯化亚锡溶于100mL甘油中(可在水浴中加热,促进溶 解)。 D3.3.5 5%硝酸铵溶液:称取12.5g硝酸铵溶于150mL水中,稀释后将此溶液稀释稀释到100mL:1:5的 稀释硝酸铵溶液。 D3.3.6 1%氯化亚锡溶液:称取1g氯化亚锡于15mL盐酸中,加入85mL水及1.5g抗坏血酸。(可保存4-5天)。 D3.3.7 1:1硝酸溶液:1:5的硝酸溶液,20%氯化钠溶液。 D3.4 测定步骤 D3.4.1 度水中元素镉含量大于0.05mg/L时,采取水相直接比色,按下列规定操作。 D3.4.1.1 水样预处理 a) 取水样100~100mL水样于量杯25mL或者125mL或250mL的分液漏斗中,摇荡5min后静 置分层,将水相加入另一支15mL的分液漏斗中,摇荡2min后静置,并去水相,将水相再加入第一支 分液漏斗中,加入15mL水,摇荡1min后静置,重复大共样,将稀释量至标准水样体积水6次。 b) 氯化亚锡溶液中加入10~15mL浓氯化亚锡溶液:2mL:1:1硝酸溶液稀释5mg,静置2min 后加入2mL硝酸银溶液,再搅拌5min,移入250mL锥形瓶内,在电极板上缓缓滴加以顺反应过量的氯酸银溶液。 氯(初级氧化氯或氯胺),至白模糊处时,取下冷却。加入少量水及1滴酚酞指示剂,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显粉红色,加1滴1:1盐酸溶液至粉红色消失,移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蒸馏水用蒸馏水蒸馏后储存使用)。 D3.4.1.2 比色 移取上述的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2mL2.5%硫酸铵溶液及2滴2.5%氯化锡甘油溶液,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于20~30℃放置20~30min,倒入3cm比色皿中,在分光光度计690nm波长处,以蒸馏水自均零,测定吸度。 D3.4.1.3 直接比色工作曲线的绘制 a) 移取质量浓度相应二级标准磷标准溶液,使PO₄³⁻-P的含量分别为0.1,3,5,7……17μg于50mL比色管中,测定吸度; b) 以PO₄³⁻-P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直接比色工作曲线。 D3.4.2 废水中无机磷含量小于0.05mg/L时,采用有机相萃取比色法。按下列规定操作: D3.4.2.1 材料及处理 取比色管,移取适量的无机磷标准溶液于50mL分液漏斗中(含有3mL的1.5%硫酸铵溶液中,加入7mL15%硫酸铵溶液和10mL乙酸丁酯,振荡1min,并将水相和有机相用2mL1%硫酸铵溶液洗涤,分离,再加入1mL亚乙基二胺,轻轻摇动均匀溶解,使水层下移,吸尽水层并摇匀,将有机相移入3cm比色皿中,在分光光度计630及720nm波长处,以试剂白为零测定吸度。 D3.4.2.2 有机相萃取比色工作曲线的绘制 a) 移取质量浓度相应二级标准磷标准溶液,使PO₄³⁻-P含量分别为1,2,3,4,5μg于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以下按比色步骤规定操作; b) 以PO₄³⁻-P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有机相萃取比色工作曲线。 D3.5 计算 用式(D3)计算直接比色和有机相萃取比色得出L1废水中无机磷的含量数值: P = G / (V₁ × V₂ × V₃) 式中: G——从工作曲线查得元素磷量,μg; V₁——废水水样体积,mL; V₂——废水水样稀释体积,mL; V₃——比色时取稀释液的体积,mL。 D3.6 精确度 平行测定两个结果的差数,不应超过较小结果的10%。 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样品中元素磷的含量,测定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D3.7 样品保存 采样后调节水样pH值为6~7,可于塑料瓶或玻璃瓶中在4℃保存48h。